考研大綱作為考研學子備考復習的重要參考,新大綱的發布無疑牽動著考生的心。以下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勘查地球物理2018考研大綱,有意報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8年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可參考閱讀。目前有院校陸續開始發布2018考研大綱,新文道考研官網會為大家第一時間收集匯總,請大家密切關注!
一、試卷結構
(一)內容比例
試卷內容包括重磁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測井等4個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處理、解釋等問題,試題設置為選做,考生可根據題目要求任意選擇其中的2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
重磁勘探部分 最多60%
電法勘探部分 最多60%
地震勘探部分 最多60%
測井部分 最多60%
(二)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題或簡答題等 約20%
問答題(包括論述題、計算題、作圖題、分析題等) 約80%
二、其他
勘查地球物理概論
要求考生至少掌握重磁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測井等4個方面的地球物理方法中的任意2個方面的方法原理、處理和解釋知識。
一、重磁勘探
考試內容
1、地球磁場的基本特征;地磁要素其分布規律;地磁圖;地球磁場的球諧表示;IGRF;地球磁場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心偶極子場、非偶極子場、長周期變化、短期變化、磁異常等)及其特點。
2、物質的磁性;表征磁性的物理量(磁化率、磁導率、磁化強度、感應磁化強度、天然剩余磁化強度,等);各類巖(礦)石的一般磁性特征;巖(礦)石的磁性及影響因素,巖(礦)石天然剩余磁化強度類型、成因及其特點;地質體磁化的消磁作用。
3、磁力儀主要類型及工作原理:質子磁力儀、光泵磁力儀、磁通門磁力儀的基本工作原理;質子磁力儀探頭的工作盲區與梯度容限。
4、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測區、測網、比例尺的確定;磁測精度;日變觀測及日變校正;磁測基點;磁測數據采集與資料整理圖示;巖(礦)石磁性標本的采集與磁性參數測量。
5、計算磁性體磁異常的基本公式:泊松公式及其應用;有效磁化強度和有效磁化傾角;總磁場強度異常ΔT及其物理意義;球體、水平圓柱體、板狀體等規則幾何形狀地質體磁場的計算,及其ΔT、Ha、Za磁異常曲線特征。
6、重力場的基本特征:重力與重力加速度;重力位;大地水準面;重力異常的基本概念;重力異常的單位;正常重力場;剩余密度與剩余質量。
7、重力勘探野外工作方法:相對重力儀基本工作原理;重力儀靜態檢測與動態檢測;重力基點的作用及其布設原則;重力基點網聯測;零點讀數法與零點漂移校正;固體潮及固體潮校正;各類巖(礦)石一般密度特征;巖(礦)石密度的影響因素;巖(礦)石標本密度的測量與統計整理。
8、重力觀測資料的整理:基點網觀測資料的整理;普通點觀測資料的初步整理;重力異常各項校正(正常場校正、地形校正、高度校正、中間層校正、均衡校正);自由空間重力異常、布格重力異常及均衡重力異常的地質—地球物理含義;重力異常精度的計算。
9、重力勘探的正問題:簡單規則形體(球體、水平圓柱體、鉛垂臺階、二度板狀體,等)重力異常計算及重力異常曲線特征;復雜形狀地質體重力異常正演計算方法;密度分界面正問題的近似解法。
10、空間域重磁異常的處理與轉換:重磁區域異常與局部異常;重磁場區域場和局部場劃分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重磁場的空間延拓、分量轉換、導數換算的方法。
11、頻率域重磁異常的處理與轉換:頻率域重磁異常的解析延拓、導數換算、分量轉換、磁化方向轉換基本原理;重磁異常數據處理的常用方法(維納濾波與匹配濾波、重磁對應分析、歸一化總梯度法等)基本原理。
12、重磁異常的反演與解釋:引起重力異常的主要地質因素;引起磁異常的主要地質因素;重磁異常的反演基本概念;規則形狀地質體的重磁異常特征點反演;反演的多解性;定性解釋與定量解釋基本概念;重磁異常解釋主要步驟。
13、重磁勘探方法在固體礦產與油氣勘探的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地球重力場、磁場基本特征;重、磁法勘探儀器,野外工作方法,各項改正原理。
2、掌握各種規則形狀地質體重磁異常正演的基本原理及異常特征。
3、掌握空間域、頻率域重磁異常的處理與轉換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重磁資料反演基本原理與重磁資料解釋原則和步驟。
4、重磁勘探方法在固體礦產與油氣勘探的應用。
二、電法勘探
考試內容
1、電法勘探的定義、組成和研究內容、電法勘探的發展和基本特點。
2、巖石的電學性質:巖石的導電性、介電性、導磁性、電化學活動性。
3、電阻率法的基本原理與應用:視電阻率的基本概念、電剖面法、電測深法和電阻率法的應用實例。
4、充電法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充電法的基本理論,充電法的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5、自然電場法的基本理論與應用:自然電場法的基本理論,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6、激發極化法的基本理論與應用:主要介紹激發極化法的基本理論,正演計算及應用實例。
7、電磁法的基本原理與應用:電磁法的基本理論,常用的頻率域電磁法和時間域電磁法的基本理論及應用實例。
考試要求
1、熟悉常用電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論和基本方法。熟悉基本公式推導,能夠正確應用公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
2、掌握巖石電性的基本特點及影響因素,視電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初步掌握各電法分支方法的正演方法,以及典型地電斷面上電法異常的特征和電法異常的分析方法。
三、地震勘探
考試內容
1、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地震勘探方法的應用領域。
2、地震波傳播的動力學理論:地震地質模型,地震波的種類及特點,地震波傳播的動力學特點,地震子波的概念。
3、地震波在彈性分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斯奈爾定律與Zoeppritz方程,特殊情況下的反射和透射,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及折射波形成,薄層中地震波的干涉效應,一個反射地震記錄道的形成,面波的形成與傳播特點。
4、幾何地震學基本理論:水平單層、多層及連續介質反射波時距關系,單層傾斜界面的反射波、多次反射波、繞射波、折射波的時距曲線方程,單層界面的反射波、多次反射波的VSP時距曲線方程。
5、地震波傳播速度及測定方法:各種速度的概念,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地震波速度測定方法,地震波速度的應用。
6、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概述,地震干擾波來源及其特點,地震觀測系統及圖示,組合法及水平多次覆蓋方法及其原理。
7、地震數據處理基礎:地震反射資料的數字處理流程,預處理與真振幅恢復;地震數字濾波的概念、地震濾波器的物理性質、一維頻率濾波和二維頻率-波數域濾波的基本原理和類型、數字濾波器的特殊性;反濾波、子波與反子波的基本概念、最小平方反濾波、預測反濾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靜校正和動校正基本概念和實現方法,速度分析原理、方法及實現步驟。
8、偏移成像處理:偏移的基本概念,包括橫向分辨率、偏移問題的提出、上行波和下行波延拓、成像條件;疊后偏移成像原理和方法,包括繞射掃描疊加偏移、頻率波數域波動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積分法偏移、有限差分法波動方程偏移。
9、地震反射波解釋的理論基礎、地震反射資料的構造解釋、巖性解釋和地震地層解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考試要求
1、熟悉地震反射波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論和基本方法。了解基本公式推導過程,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
2、掌握地震波在均勻介質、層狀介質及薄層中傳播的動力學基本特點,掌握單層和多層介質各類波的時距方程的推導過程。
3、掌握各種速度的概念,了解影響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因素,了解地震波速度測定方法和地震波速度的應用。
4、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地震干擾波來源及其特點,掌握地震觀測系統基本概念及圖示、檢波器的工作原理、檢波器類型、地震組合法及水平多次覆蓋方法及其原理。
5、掌握地震反射資料的數字處理原理、方法及實現步驟,了解基本公式推導過程。
6、掌握地震反射波解釋的理論基礎、地震反射資料的構造解釋、巖性解釋和地震地層解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測井
考試內容
1、普通電阻率測井及側向測井的原理、基本理論及概念、理論曲線分析、影響因素、應用。
2、自然電位測井的基本理論及概念、自然電位的成因、影響因素、應用。
3、感應測井原理、基本理論及概念、線圈系的探測特性、理論曲線分析。
4、聲波速度測井原理、基本理論及概念、理論曲線分析、基本概念、影響因素、應用。
5、放射性測井(自然伽馬測井、密度測井、中子測井)原理、基本理論及概念、影響因素、應用。
6、利用測井資料定性及定量評價儲集層的方法、應用。
7、微電阻率掃描成像測井、超聲波成像測井的方法原理、應用。
8、井中磁測、井中激發極化法等井中地球物理方法的原理、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各種常規測井方法(包括:電阻率、側向、自然電位、感應、聲波、自然伽馬、自然伽馬能譜、密度測井、中子測井等)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影響因素及初步應用;
2、掌握各種具體測井資料的定性、定量評價儲集層的方法、概念及其針對性應用,進行綜合測井解釋;
包括:儲層劃分、油水層測井曲線特征、儲層參數(孔隙度、飽和度、泥質含量等參數)計算方法、油水層解釋(識別)方法等。
3、掌握微電阻率掃描成像測井、超聲波成像測井的方法原理、概念和基本應用;
4、掌握井中磁測、井中激發極化法等的原理、概念、基本測量方法及解釋方法、應用。
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復習,新文道考研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特訓彩虹卡、考研一對一、秋季集訓營等課程系列備考專題,針對每一個科目要點進行深入的備考指導,還會根據考研大綱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歡迎廣大考生了解咨詢。
推薦閱讀:★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簡章
★ 全國各院校2018考研招生專業目錄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