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2018考研預報名時期,研招院校的2018考研招生信息也密集發布,新文道考研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匯總全國研招院校招生信息,下面是華中科技大學力學系2018考研招生專業目錄,有意報考的同學可以重點關注!
學術學位招生目錄
| 學科專業名稱及代碼、 研究方向 |
招生 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 151力學系 | |||
| 080101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20 力學基礎 |
||
| 01 (全日制)非線性動力學 | |||
| 02 (全日制)非線性流致振動 | |||
| 03 (全日制)微納尺度結構動力學 | |||
| 04 (全日制)結構振動控制與利用 | |||
| 05 (全日制)結構振動環境仿真 | |||
| 06 (全日制)生物系統動力學 | |||
| 080102固體力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20 力學基礎 |
||
| 01 (全日制)材料強度學 | |||
| 02 (全日制)流固耦合動力學 | |||
| 03 (全日制)智能材料與結構力學 | |||
| 04 (全日制)復合材料力學 | |||
| 05 (全日制)微/納米力學與跨尺度關聯 | |||
| 06 (全日制)非均勻孔材料力學 | |||
| 07 (全日制)飛行器結構力學 | |||
| 08 (全日制)生物材料力學 | |||
| 09 (全日制)材料成型數值模擬 | |||
| 10 (全日制)大型工程結構力學 | |||
| 11 (全日制)工程應力檢測與計算評估 | |||
| 12 (全日制)微/納米力學測試與理論分析 | |||
| 13 (全日制)材料與結構的能量吸收 | |||
| 14 (全日制)結構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 |||
| 15 (全日制)新能源力學 | |||
| 16 (全日制)極端環境力學 | |||
| 080103流體力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20 力學基礎 |
||
| 01 (全日制)現代流動測試技術 | |||
| 02 (全日制)工程湍流數值模擬 | |||
| 04 (全日制)冶金流體力學 | |||
| 05 (全日制)微流控芯片中的電動現象 | |||
| 06 (全日制)超精密軸承潤滑力學 | |||
| 07 (全日制)風工程 | |||
| 08 (全日制)熱流體力學 | |||
| 09 (全日制)非牛頓流體力學 | |||
| 080104工程力學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20 力學基礎 |
||
| 01 (全日制)工程系統耦合動力學 | |||
| 02 (全日制)結構優化設計 | |||
| 03 (全日制)結構振動與噪聲控制 | |||
| 04 (全日制)工程系統風險分析與控制 | |||
| 05 (全日制)結構耐撞性分析與設計 |
力學學科始建于1960年,后因專業調整停辦,1978年恢復力學系建制并開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90年獲得固體力學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獲準設立力學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0年獲得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可以授予“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和“一般力學”等學科方向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同時也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員進流動站工作。是全國較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獲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也是湖北省最早獲得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固體力學學科在1998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力學學科在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力學實驗室在2007年被評為湖北省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力學系現有教職員工52名,其中教授14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名,國家教學名師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1人,中國力學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的委員7人,湖北省力學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3人,《固體力學學報》和《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副主編2人、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編委或客座編輯7人。
近年來,通過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銀行貸款等重點項目的實施,力學系先后建成了“工程結構分析與安全評定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計算與仿真實驗室”、“微系統力學實驗室”、“結構安全研究所”、“動力學實驗室”、“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及“流體力學與水力學實驗室”等,裝備了一大批國內外一流水平的科學研究和實驗教學設備,為科研和本科生教學、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力學系具有一貫的科學研究傳統和良好的學術氛圍。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子項目1項、國防973計劃子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50項、國防預研及其它專項研究項目10余項,同時還承擔了大量橫向課題。相關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年,其中年平均發表SCI收錄論文50余篇。力學系先后與境外20多所大學中的對口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不僅與同行進行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而且有頻繁的師資層面和學生層面的人員往來。從1980年代開始,受中國力學學會的委托力學系承辦了學術期刊《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固體力學學報》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力學學術期刊之一,英文版是SCI檢索源期刊。作為湖北省暨武漢市力學學會理事長單位和中國力學學會的團體會員單位,力學系還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地主辦、承辦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會議和其它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
力學系在研究生培養、本科生教學、教學改革及課程建設等方面也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近幾年,有1人獲得國家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9人獲得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出版國家級教材5本,完成國家級教改項目2項、湖北省重點教改項目5項,獲湖北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2項。“工程力學”專業在2007年被評為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工程力學”教學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力學》和《疲勞與斷裂》先后入選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和《工程力學實驗》被評選為湖北省精品課程。華中科技大學力學系也是國內同時擁有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和兩門國家精品課程的少數幾個單位之一。
力學系的歷屆本科畢業生有一半以上去國內外知名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畢業生主要在大學、研究院、設計院、大型企業和國家事業單位就職。力學系的畢業生在社會上具有良好的聲譽,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歷屆畢業校友中,1 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 人入選 AIAA‐Fellow,6 人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5 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5 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4 人出任大學校長,1 人當選 16、17、18 屆中央候補委員,1 人出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 人入選“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 人獲德國“洪堡”研究獎學金,1 人獲歐盟 “瑪麗 • 斯科羅多夫斯卡 • 居里”學者獎學金(該獎是歐盟資助個人科研最高獎項之一),數十人在國內外高校任教,培養的一大批力學人才在社會各界發揮了精英和骨干作用。這表明本學科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國內及國際的高度認可。
力學系2018年碩士研究生擬接收推免生比例為50%,統一招考為50%。約90%的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可以享受全額學業獎學金,并且所有碩士研究生都可以獲得由學校提供的每月最低500元和進入課題研究后由導師提供的不少于每月300元的生活資助。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碩士研究生除了要求選修必要的課程和參加各類學術活動以外,還須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實踐。力學系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強度與破壞力學、微納米力學、智能材料與結構力學、多場與多尺度耦合力學、流固耦合力學、實驗固體力學、計算固體力學、新能源力學、非線性動力學與控制利用、生物力學、沖擊動力學、環境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動力學、工程結構可靠性分析、工程建模與數值仿真等。
歡迎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工程、航空與航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數學、物理等專業具有較好數學、力學基礎的本科畢業生報考力學系研究生。不接收同等學歷考生。研究生的錄取根據入學考試成績(推薦生根據在讀表現)、思想政治表現和業務素質等綜合因素進行擇優。有關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和考試大綱的詳情可以在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查閱;有關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的具體時間和辦法可以向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咨詢。
力學系辦公電話:027-87543238,聯系人:程建國
力學系 學院2018年碩士研究生分專業指標比例分配
|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各專業下每類考生比例 | 專業總比例 | |
| 公開招考 | 推免生 | ||||
| 碩士 | 0801 | 力學 | 50% | 50% | 100% |
| 合計 | 50% | 50% | 100% | ||
推薦閱讀:
精華推薦:
| 2018考研秋季集訓營 | VIP1對1突破 | 特訓彩虹卡 |
| 各大院校招簡|目錄|書目 | 考研歷年真題 | 二戰考研 |
| 考研歷年復試分數線 | 2018考研大綱 | 各院校MPAcc分數線 |
| 34所院校歷年報錄比 | 考研報名流程&注意事項 | 網上報名信息填報詳細對照表 |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