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評價與教育評價
(一) 教育評價★★★
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定的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
經歷了古代的傳統考試、近現代的科學測驗、當代的科學評價三個時期。
(二) 學生評價★★★
指根據一定的標準,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以學生為評價對象所進行的價值判斷。是學校教育評價的核心。
二、學生評價的標準
我國主要依據教育目標作為學生評價的標準:
(教育目標的三個層次):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課程或教學目標。
三、學生評價的類型★★★
(一)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據不同作用)由布魯姆提出的
1、 診斷性評價 教育活動前期進行 對現狀進行評價以提高信息
2、 形成性評價 教育活動中進行 積極反饋,為了改善,調整教育,矯正作用,概括水平低 步驟(略)
3、 總結性評價 教育活動后進行 區分學生,概括水平高 步驟(略)
(要注意對比記憶這三個概念)
(二) 相對評價法、絕對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1、 相對評價法
概念(略)
優:評價的客觀性,不易受到、評價者主觀標準差異性的影響
缺:無法給被評價者以絕對的水平評估,準確地反映學生發展的真實水平;
不易滿足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上進要求
2、 絕對評價法
概念(略)
優:易于使被評價者能了解自己的發展狀況,主動學習
缺:技術上有一定難度
3、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概念(略)
優:充分體現了尊重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原則,并適當地減輕了其壓力
缺:缺乏客觀標準,不易給被評價者提供明確的目標。
三者應該結合起來使用。
(也要注意對比記憶這三個概念)
四、學生評價的功能★
1、 診斷功能(了解問題,困難,尋找對象)
2、 導向功能
3、 發展功能
4、 管理功能(作為評價教師工作質量的依據之一—對學生有效分流。)
五、學生評價理論與實踐的當代走向★★★
1、 倡導構建以發展為本的學生評價體系————本質
應該以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為目的,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合作交流,評價目標應是有層次和動態性的,應尊重被評價者的差異性多樣性,評價過程是開放式的。
2、 以質性的評價模式取代量化的評價模式————方式
3、 強調測評的真實性和情境性————背景
手段:表現性測驗和實驗技能教學考試——形成學生的領悟能力、解釋能力、創造能力——表征性分數機制——實質性內容機制上
4、 鼓勵學生評價中的合作行為————過程
5、 重視思維過程的評價
即收集資料、推理、判斷并獲得結論的過程。
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武漢新文道考研特為廣大學子推出2018考研全年集訓營、半年集訓營、VIP彩虹卡等一系列備考專題,所有你不明白的都會一一幫你搞定。同時,武漢新文道考研微信公眾號@whwdky一直為大家推送考研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了解到最新的考研信息!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由武漢新文道考研進行整理,想了解更多關于考研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新文道考研,我們將為同學們奉上全面完整的時下考研相關資訊。







關注武漢新文道微信